张栋伟:怎样为公益项目筹款

张栋伟:怎样为公益项目筹款

慈善和公益的概念很接近,一般来说,慈善从属于公益,前者授人以鱼,后者尽可能授人以渔,二者可以简单地从受益对象是否为特定人员来加以区分。例如给某位留守儿童捐款,让他能吃饱饭,这是慈善;而改善当地产业结构,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,让当地所有留守儿童的父母,都能在家乡找到一份好的工作,不必远赴他乡,这就是公益。

对公益先有一个正确的认知,才能知道该如何参与。

二、如何开展公益筹款

如果你是真心实意的要做一个公益事项,需要进行募捐筹款时,应该怎么做呢?

公益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面向企业、公众筹款,申请政府采购,提供服务收入等,其中,筹款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。

虽然2016年9月1日《慈善法》的正式实行,逐渐打破了公募与非公募的界限。(《慈善法》规定,“依法登记满二年的慈善组织,可以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公开募捐资格。”这意味着,将有一大批公益机构会面向公众发起筹款项目。)但在当前的法律框架下,公益机构若想发起面向不特定公众的筹款项目,还是需要严格遵守法规限制,取得公募资格,并在民政部指定的13家慈善组组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上发起项目。

对于不具备公募资格的公益机构,需要先挂靠在具备公募资格的机构下,然后才能正常申请。

民政部指定的13家慈善组组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如下:

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“腾讯公益”网络募捐平台

 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 淘宝网

 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蚂蚁金服公益平台

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(北京)有限公司 百度慈善捐助平台

 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新浪-微博(微公益)

 网银在线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 京东公益

 北京轻松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轻松筹

 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 公益宝

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 联劝网

 中国慈善联合会 中国慈善信息平台(因战略调整已于2017年上半年申请退出)

 北京恩玖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会中心网

 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新华公益服务平台

 广州市慈善会 广州市慈善会慈善信息平台

发起互联网筹款项目所需项目资料(以“腾讯乐捐”平台为例)

发起筹款项目需现在“腾讯乐捐”平台上注册并进行实名认证,然后填写项目资料并发起,个人或机构均可发起项目。

身份认证完毕后,按照平台要求,填写项目基本信息、项目信息等内容后,就可以提交,如果发起方是公募机构,项目提交后将直接开始募款,如果是非公募机构/个人,需经公募机构审核项目的真实性、项目设计和可执行性等,确认支持后,才可以开始募款。此处重点介绍,如何写好一篇筹款文案。

三、如何写好一篇筹款文案

一个完整的筹款文案,需要包含以下几块内容:

1、清楚地介绍要做什么事;

2、明确地说明将如何做(执行计划);

3、清晰地告知钱将花到哪(预算),同时需要写得生动有趣,才能获得支持者最基本的信任和支持。

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我们逐渐进入权威褪去,个人发声的境地;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完整地了解一个项目,但是我们会被一个靠谱的人所打动,我们愿意在不了解项目的情况下,支持靠谱的人做靠谱的事。所以,公益筹款的一个基本特点是“以发起人为核心的自传播”,所以就应该把活生生的发起人展示在公众面前,让公众看到有血有肉的故事。

【关于我】

应该以一位生动、真实的核心人物进行描述,让公众觉得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人,可以拉近双方的距离,增加公众的信任感;若是以介绍机构的口吻描述,通篇铺陈机构所做的事情、所获的荣誉,那么就会取得相反的效果,在发起人与公众间增加距离感。

【项目介绍】

项目的内容不要用恢弘的口号和高深的理念,以“我”的经历故事带出整个项目的发展就很好,比如通过介绍“我”做这件事的初衷、经过、遇到的困难、面对的不解或是一些暖心的故事以及接下来的执行计划,用户就会比较容易被带入到项目中,产生同理心。

项目的文案需要能引起共鸣,有了共鸣才会有类似于冲动消费的自溢情感。台湾作家白先勇曾多次表示,他写的故事,无非是些永恒不变的情感,说到底就是喜怒哀乐,生老病死这些东西,这是人性中不会改变的内核,但即使这些故事被写了千百万遍,还是能打动平凡的公众。而如果写理念和口号,就会与用户产生距离,因为理念是在特定环境下传达的,对于没有共同情感基础的广大群众来说,很难有直接的共鸣。

因此,文案需要保持真诚与真实,质朴的故事,最能打动人。

【项目执行计划&预算】

在制定项目执行计划之前,需要有完整的可行性分析,进行深入调研,在调研的基础上,制定详实的执行计划,包括项目周期、时间、项目重要节点、各个节点的工作内容等。预算则要扎实合理,即能保证所有的任务都按计划完成,不影响产出,也不虚高[行政费用(与项目无直接关系的成本)按惯例,不超过总预算的10%]。

公众的捐款,常呈现“捐款人数众多,但人均捐赠额不高”的情况。但公众筹款最主要的作用是和支持者建立信任关系,为机构提供最为稳定、灵活度最大、最可以长期依赖的经费。通过清晰透明的项目反馈逐渐建立起机构公信力,将单次捐款用户培养成长期的捐款用户,才能帮助机构长期可持续地发展。

结语:

公益是公共的利益,捐给个人是满足私益——即私人的利益,属于慈善。

公益是“靠着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并重新调配,重建社会结构,以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目的。”既然是“充分调动”,就不分资源大小,一切皆可。

随着“互联网+公益”模式的发展,参与公益的形式越来越多样,不仅捐款是公益,就算只是转发一个公益项目的链接,让更多人知晓,那也是公益,因为这达到了促进公众广泛认知的目的。

越来越多的公益伙伴在介绍机构、介绍项目的时候,不再想着要让公众打开荷包,而是希望公众给予更多关注,所以参与公益非常简单,每个人都有能力、也有机会参与,不分贵贱、不管贫富,关注即公益。同时,也不要把公益特殊对待,当成一项普通事情来做就好。

作者:张栋伟(市场营销专家、资深互联网人士、“酷实习”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创始人)

特别提示:关注本专栏,别错过行业干货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关键点

慈善和公益的概念很接近,一般来说,慈善从属于公益,前者授人以鱼,后者尽可能授人以渔,二者可以简单地从受益对象是否为特定人员来加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