救命稻草为何终成鸡肋?生不逢时的M56蝎式小讲

救命稻草为何终成鸡肋?生不逢时的M56蝎式小讲

▲ 看体积知重量——90mm T8反坦克炮

鉴于此,一种颇有德国武器运载车遗风的“紧凑型坦歼”概念在1948年被提上日程,并特意要求其重量不得超过7.26吨——这是当时服役的C-82运输机及重型滑翔机的载重上限。设计任务被交给了通用电气名下的凯迪拉克公司。1953年,代号为T101的首台样车下线,经过2年的测试后,被批准以“M56自行反坦克火炮”的名称入役。从1957年12月到1958年6月,共生产出了160台“蝎”式,并从1959年起陆续交付部队。

▲ 由H-37直升机吊运的M56蝎式

▲ 准备进行空投测试的M56蝎式

作为蝎子最具攻击性的尾刺,M56选用了一门M54式90mm火炮,它由M47巴顿上的T119(定型后被称为M36)火炮改进而来,将身管“截短”至50倍径,并加装单气室型炮口制退器,可由于车体实在太轻,开炮时巨大的后座力依然会将车体抬离地面近3英尺!火炮采用人工装填,29发备弹均置车体后方的弹药架中,可以通用90mm炮主流的APC、HVAP、HE、HEAT-FS等弹种,足够在1000m距离上对抗各种类型的敌军目标。

M56由一台20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推进,行走机构主要由车体两侧各4个的大直径负重轮构成,并配有充气轮胎,即便被刺穿依然能以24km/h的时速持续行驶24公里;在正常情况下最大时速则为45km/h。由于自重较轻,它的对地压强仅有0.29kg/cm²(相比之下,M47和M48分别为1.03和0.78),使得这只小蝎子异常灵活,机动性和通过性都很强。

所谓有得必有失,M56的防护几乎“形同虚设”——它主要由铝合金制成,全车最厚重的部分就是5mm的火炮防盾,仅能防住射击时的炮口爆风,对弹片甚至轻武器都难以招架。因此,越南战场上的M56并不受美国大兵待见——“会说话的树”对几乎裸奔的它堪称致命威胁,只能部署在基地附近当固定火炮使用。相比之下,前线明显更青睐全封闭战斗室、瞬时火力强劲的“6管小怪兽”M50昂图斯。

▲ 训练中的M56蝎式

鉴于M56在越战中的尴尬表现,美国迅速在70年代初用M551谢里登取代了这个尴尬的小家伙,退役的蝎式则被打包出售给韩国、西班牙、摩洛哥等国。不过,一台原本配发伞兵以小博大的“武器运载车”,在残酷的丛林近战中表现不佳也情有可原,它短暂的服役生涯只能用生不逢时来形容了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关键点

▲ 看体积知重量——90mm T8反坦克炮 鉴于此,一种颇有德国武器运载车遗风的“紧凑型坦歼”概念在1948年被提上日程,并特意要求其重量不得超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