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 钧窑天蓝釉紫斑泡泡碗 | 2020年纽约佳士得18.75万美元
金 钧窑天蓝釉紫斑碗 | 2017年香港苏富比75万港币
宋至金 钧窑天蓝釉板沿洗 | 2023年巴黎佳士得5.67万欧元
北宋 河南黑釉斗笠盏 | 2018香港苏富比13.75万港币
北宋 河南青釉镗锣盘 | 2019年香港嘉德11.8万港币
这个价格,再怎么看都不能算便宜了,甚至有些要比完整器还要贵。而拍行对这类品质相对较高的修补作品,也没有我们传统认知上的低看一等,某些时候甚至还会另眼相待。
它们有的是器型独特,有的是和传世孤品或珍罕品同款,还有的是被知名大行收藏过或者在知名博物馆特别展出过,我们通常会用“精残”两个字来形容。
给古董瓷器做修缮,当然是希望能尽量展现器物原本的样子,用不完美来表现完美。
但修缮也有很多方式,有的采用无痕修复,手艺好的修复工匠修好一件器物后,甚至可以做到让人根本看不出它修过。也有的会使用看得见痕迹的修复方式,比如漆缮和锔瓷。
北宋 耀州窑剔刻牡丹纹罐(正面) |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
元 钧窑紫斑杯盏(内部) |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
漆缮在中国很早就已经有了,中国人使用天然大漆的过程中发现漆液具有极高的粘合度,可以用来修复物品。但最终让这种修复技艺出名的,反而是日本。
金缮就属于漆缮的一种,用天然大漆作为粘合剂和塑型剂,把破损的陶瓷作品进行重组和修复,再将金粉或金箔用于表面装饰。
金 耀州窑菊瓣纹碗 | 英国V&A博物馆藏
金元 钧窑玫瑰紫碗(正面) |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
在老窑瓷器中,金缮算是一种常见的修复手法,尤其是钧窑产品。
对于藏家来说,这种金缮一方面可以让人很明确地就看到破损的地方,另一方面,金缮本身的金色又能和器物原本的釉色互相映衬,产生一种感官上的化学反应。
至于锔钉锔瓷,著名的“马蝗绊”就属于锔钉锔瓷的典范,这件破损后用锔钉修复的龙泉青瓷,被日本奉为国宝。
马蝗绊 |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(“重要文化财”)
实际上,除了一些花了大力气做无痕修复的器物,大部分器物都能看出来经过后天修复,实在不行还有科技手段和拍行的品相报告呢。藏家们浸淫其中这么多年,没点眼力怎么玩呢?
高品质的瓷器难求,哪怕是经过修缮,依旧不能否认它本身的优秀。
你的收藏中,有漆缮的藏品吗?对于漆缮的古董瓷器,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?欢迎留言讨论。
END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