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一期,我们分享了汉乐府鼓吹曲辞中的铙歌二十二曲,其中保留下来的有十八曲。这些乐府旧题,也被历代诗人所拟作,最早的拟作鼓吹曲旧题流传至今的是魏文帝曹丕《临高台》,受到鲍照的影响在齐梁以降,拟乐府旧题而作较多,谢脁、王融、沈约、范云、卢思道等六朝诗坛领军人物,梁武帝、梁简文帝、梁元帝、陈后主等诗人都有鼓吹曲辞的拟作。
而唐人拟作名篇更多,初唐的王勃曾拟作《临高台》“君看旧日高台处,柏梁铜雀生黄尘。”沈佺期拟作《巫山高》《芳树》和《有所思》等。盛唐已来,乐府旧题名篇更是层出不穷。如李白的《战城南》紧扣旧题义写了“万里长征战,三军尽衰老”的战事频仍,“乌鸢啄人肠,衔飞上挂枯树枝”的战事残酷外,以散文句“乃知兵者是凶器,圣人不得已而用之”作结反对朝廷的黩武。此外还有李白和李贺各有千秋的《将进酒》“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销万古愁”的豪迈,“劝君终日酩酊醉,酒不到刘伶坟上土”源于古诗十九首的及时行乐,,以及卢仝的《有所思》“相思一夜梅花发,忽到窗前疑是君。”
除了对乐府旧题的拟作之外,魏晋开始各朝代也有自己原创的鼓吹曲辞,作为战歌演奏,有的用汉乐府旧题,只是略有改动比如刘宋何承天所作的宋铙歌十五曲,除了上陵篇作上陵者,君马黄篇作君马之外与汉代铙歌篇目名保持一致。有的则是在篇目上和汉乐府保持一致,比如傅玄所作的晋鼓吹曲二十二首,则是把汉乐府中散佚存目的篇章重作,复原原有的二十二篇。
然而大多数朝代的铙歌都是更贴近于本朝战史,尤其是一些大胜的战役,比如曹魏的十二首中有《获吕布》说的是曹操东围临淮,生擒吕布的战役。《克官渡》说的是大破袁绍于官渡之事,《平南荆》是降服刘琮,《平关中》是征伐马超。孙吴的《克皖城》是孙权亲征大破曹操的战役,《关背德》是吕蒙白衣渡江破关羽的故事。唐代的铙歌也继承了魏吴的十二篇记事的写法,《晋阳武》是隋末大乱李渊晋阳起兵,《兽之穷》写瓦当李密之败天命归唐,《战武牢》唐太宗大破窦建德,《靖本邦》是破刘武周。此外还有描写天可汗边塞和西域战功的篇目比如《铁山碎》是击退突厥,《吐谷浑》《高昌》是李靖灭两国。
《乐府诗集》将晋以后的凯歌也纳入到鼓吹曲辞中,比如晋张华所作凯歌两首,隋代的《述帝德》《述诸军用命》《述天下太平》三首,唐代的凯歌前期有五言体《破阵乐》《应圣期》《贺圣欢》《君臣同庆乐》外,岑参随封常清征伐又作七言凯歌六首。
这些历朝历代后作的文人鼓吹曲辞,普遍存在官方军歌的特点,礼仪作用远远大于军营中的娱乐意义,不如汉乐府民歌中的铙歌接地气,便于传唱,整体来看不如汉乐府成就高。但萧齐永明年间谢脁应随王教令所作的十首鼓吹曲辞,颇有清词丽句,比如《送远曲》的“北梁辞欢宴,南浦送佳人”,《泛水曲》中“百年如流水,寸心宁共知”。最有名的《入朝曲》“江南佳丽地,金陵帝王州”。
鼓吹曲辞就和大家介绍到这里,接下来我们和大家继续讲述乐府中的另一类军歌——横吹曲辞,看看他们有什么异同呢?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